关于芜湖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6 15:51信息来源: 芜湖市发改委阅读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全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汛抗洪全面胜利,经济运行逐步向好,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表1: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计划

2020年完成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8左右

-

3.8

财政收入

亿元

-

剔除减税降费影响,与经济同步增长

-

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0左右

-

6.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8左右

-

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0

-

2.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

高于全国水平

-

17.0

居民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同步增长

-

6.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提高0.5

百分点

-

提高0.6

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

-

8左右

-

3.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9

-

6.9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以内

-

2.54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一)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统筹防疫和发展有力有效

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财政收入641.9亿元,增长3.3%;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9元,增长6.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54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4093亿元、增长9%。



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取得“双胜利”。全市新冠肺炎3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投入防汛救灾资金5.9亿元、查险人员150万人次,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区(县城)和重要基础设施不淹、确保万亩以上圩口不破的目标,夺取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复工复产有力推进。出台精准回补疫情造成损失奋力实现“六稳”目标任务的意见、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18条政策措施。拨付涉企扶持政策资金60.5亿元、稳岗就业补助资金3.8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25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争取中央专项再贷款8.6亿元;办理复工复产再贷款及再贴现业务16.8亿元。降低企业水、电、气成本3.65亿元。落实对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1.29亿元。

供给侧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4.9:57.2:37.9调整为4.3:47.6:48.1,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2015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4.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2%;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43.9亿元,增长8.7%。

内需外需有效释放。投资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年初的-24.6%上升至年末的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8%,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由负转正。组织27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561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型消费持续向好,网上零售额228.17亿元,增长8.5%,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比41.1%。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10家,完成进出口总额84.28亿美元,增长17%。其中,出口48.67亿美元,增长7.7%,连续5个月呈正增长态势;进口35.61亿美元,增长32.8%。

(二)三大攻坚战有力推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亿元,1423个扶贫项目全部完工。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剩余494户、1179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全市无一人因疫因灾返贫。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专栏1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领域

  

夯实攻坚底线

发放及免除教育扶贫资金合计2203.9万元,受助学生1.2万人次。有诊疗需求的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累计签约2.8万人。180户(含水灾受损1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竣工。落实800万元专项资金,定期开展水质检测。

化解疫情影响

三个优先保就业。坚持优先返岗、优先上岗、优先设岗。累计发放就业扶贫载体补贴资金301万元。帮助5万个贫困人口就业。三个一批保收入。通过网络电商平台、生产基地直供带货等方式线上销售一批,通过政府主动采购一批,鼓励社会企业采购一批。销售滞销扶贫农副产品4471036万元。三个保障保教育。免费为各校提供直播云课堂等服务,为880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网络宽带和智能手机。三重兜底防返贫。坚持产业兜底、就业兜底、特困兜底防返贫,提供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产业补贴保障。

克服汛情影响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为产业受灾贫困群众提供防范返贫专项保障资金。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全市71个市直定点帮扶单位和1.5万名帮扶责任人积极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加大复产重建力度。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产业受损的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简化保险理赔程序。发放灾后复产扶贫小额贷款”1142万元。加大持续救助力度。制定了6个方面16硬核举措。

推进重点工程

产业扶贫方面,全面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就业扶贫方面,累计开发托底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3679个。金融扶贫方面,坚持应贷尽贷户贷户用户还,新增贷款1.9亿元、6068户。社保兜底方面,共有2.7万贫困人口享受兜底保障政策,3810个建档立卡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实现应助尽助。基础设施扶贫方面,全市619.4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扶贫项目以及104处水利扶贫工程均已全面完工。消费扶贫方面,开设消费扶贫专区44个,专馆20个,铺设专柜610台,展销扶贫特色产品267款。社会扶贫方面,全市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实施帮扶项目114个,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3042户。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7.8%,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加强节能控煤目标预警监测,严格落实煤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加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力度。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5%。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长江岸线累计植绿补绿1.72万亩。累计投入禁捕退捕资金超过2亿元,实现退捕船(民)建档、销毁、纳保三个100%。累计投入100多亿元,探索出“一城一主体”“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专栏22020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

领域

成  效

空气污染防治

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

水污染防治

93条市区污水管网开工建设,6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基本实现码头泊位及水上锚地污水垃圾接收设施全覆盖。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严厉打击工业固废、危废非法倾倒和处置行为。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管控。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发行政府债券181.7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投资理财类市场主体发展指导意见,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启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芜湖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发案数、可防性案件发案数、道路交通起数、遇难人数保持下降态势。

(三)新动能加速积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连续十年全省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3.1%;城市创新能力居长三角第九。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安排科技计划项目76个。获批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19项。

专栏32020年创新能力提升情况

领域

成  效

创新人才和

创新团队

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5个、总数达506个,新增技能人才5.1万人。

创新平台

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23家。哈特机器人研究院、西电芜湖研究院等45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获批筹建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

创新型企业

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1家、引才引智基地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

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等四个支柱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21个,总投资338.5亿元。新增国家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新增“登云”企业719家。8家企业入选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新认定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9家。成立市军民融合企业协会,通用航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专栏42020年制造业发展壮大情况

领域

成  效

智能制造

出台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2020年获批市级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33家;新认定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7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39项。

绿色制造

出台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奇瑞公司瑞虎7、瑞虎8等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天能电池入选绿色供应链。

服务型制造

奇瑞商用车JETOUR_JX 2020 Concept工业设计作品入围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8件软件产品入选省级首版次软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聚焦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等十个战新产业。机器人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获得省级基地考核评估A等次。获省“三重一创”奖励资金2.2亿元。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成功创建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奇瑞“小蚂蚁”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6万辆,氢燃料大巴生产准入资质获批。中电科钻石飞机DA42出货量稳居国产全国第一,航瑞动力“金鹰”发动机实现自主产权。中联农机大型切段式甘蔗收获机完成样机试制。

专栏5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成就

重点产业

主要成效

机器人

在建项目:39个;全年实现产值241.2亿元,增长19%

建成投产隆深机器人、宸远智能、柯埔智能等。

新开工中电兴发、深圳火乐、上海神弋等。

新签约:杭州锐冠、南京硅基等。

新能源

汽车

在建项目:39个;全年实现产值504.6亿元,增长19.7%
建成投产瑞氢动力、瑞迪IGBT、云木科技、瑞来电子、必达产业研究院等;
新开工奇瑞新能源三期、瑞视达、沃霖汽车、瑞露电池、丛林铝业等。

新签约博康新能源、鹰驾科技、飞利汽车等。

现代农业

机械

在建项目:44个;全年实现产值195.4亿元,增长21.1%

建成投产中联农机年产1万台秸秆造粒机、安徽春风年产5万套微耕机、瑞驰兰德年产10万吨秸秆生物有机肥、中机精密汽车复合材料关键零部件模压成形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新开工:德邦大为二期牧草及秸秆收获成套设备、年产20万件农业和工业机械零部件、遥控履带风送式喷雾机生产基地等。

新签约德邦大为二期牧草及秸秆收获成套设备项目、芜湖力科年产20万件农业和工业机械零部件项目、宝运来遥控履带风送式喷雾机生产基地项目、智汇荣创高端智能农牧业装备研究项目、洛阳拖研动力年产3万套齿轮及1万套拖拉机悬挂项目等。

航空

在建项目:47个;全年实现产值227.4亿元,589E23.4%

建成投产: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维聚智控、普捷通用航空、大正百恒、微远智能等。

新开工:创联新材料、华航翼旋翼机、雪猎鹰旋翼机、清华索兰等。

新签约:国际航空器研发制造和维修保障中心项目、楚江新材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项目等。

新基建“1115”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全力构建1个信息基础设施体系、1个创新基础设施体系、15个新基建应用场景。谋划新基建重点项目97个,总投资1352亿元。建成5G基站2516个。在全省率先组建首个市级“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


专栏
6:芜湖市新型基础设施“1115”发展格局主要内容

重点工作

主要内容

1个信息

基础设施体系领跑全省

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促进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升级与应用。全市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芜湖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移动、联通数据中心提升能级并加快承载应用;老船厂数字生态产业园、长三角数据湖产业园和超算中心基本建成。2022年底,完成10000个以上5G基站建设;打造1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30个智能工厂,实现2000家企业登云;新型政务网实现互联互通,与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对接。

1个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引领全省

争创1-2个国家和省级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2-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超600个,力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我市布局,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15个新基建应用场景全面

升级

聚焦15个新基建应用场景及支撑体系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物流应用标杆,集聚新要素,构建新生态,建成新平台。完善顶层设计,科学构建智慧城市及感知体系,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务等方面,以民生需求为中心,以各行业发展需求为驱动力,打通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城市治理与创新,充分展现智慧、高效、便捷。

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及实施细则,完成市级服务业政策兑付资金1.78亿元。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省内唯一国家级物流枢纽。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2亿件、增长25%,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家、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家。大力发展线上经济,积极创建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50余家亿元以上线上企业实现交易额1066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线上发放消费券8000万元,线下带动居民消费4亿元。新增上市公司2家、总数达22家,总市值近9000亿元,居全省第一、长三角第七。新增直接融资525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贷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在全国支持推广的创新改革举措。发展数字文旅,入选省十佳夜游品牌企业5家。松鼠小镇、芜湖古城一期对外开放。

专栏72020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成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竣工

2020年竣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8个,年度完成投资58.27亿元。

易酒批智能物流园、芜湖吾茶至尊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福隆电商产业园、云谷科技园、滨江·松鼠小镇、芜湖古城一期、芜湖名铸置业广场、枫尚奥特莱斯购物中心。

开工

2020年新开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8个,年度完成投资23.8亿元。

旷云智能产业科技园、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芜湖宝特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日易电子商务物流园、金浩商业广场、芜湖古城二期、芜湖方特旅游区升级改造项目、马仁山房车露营地。

在建

2020年在建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8个,年度完成投资23.4亿元。

建华建材现代物流产业园、林安物流园、中桩港口物流园、松鼠大厦及松鼠生活中心、金世纪五星级酒店、芜湖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艺术博览中心、京莎广场、珩琅山玫瑰谷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园。

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粮食总产139.3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15.5万亩。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成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1.8万吨,完成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新建3.5万吨粮食仓储设施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家示范粮油企业入选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重点示范信贷支持企业名单。新增家庭农场824家、合作社81家、集体经济强村55个。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7.6%。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生猪存栏量达27.3万头。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35%。


专栏
82020年农业发展情况

类别

重点项目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完成5000亩以上优质专用水稻示范片建设22个,总面积15.6万亩。实施智慧芜湖大米振兴工程,全市建立芜湖大米核心示范基地22个,面积2万亩。积极扩大精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

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发展渔业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水产养殖产量增长5.7%。全面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举措,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34家。

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民生工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9%

(四)城乡融合持续深化,城市能级水平加快提升

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构建以市发展规划为统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县(市)区规划共同组成的规划体系。谋划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27个,总投资1.3万亿。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前期工作,启动区域协同与发展战略等14个规划专题研究。江北片区控规通过专家评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加快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芜湖长江三桥建成,商合杭高铁通车。中欧班列“芜西欧”正式开行。芜宣机场完成校飞。深化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合作,港航巴士“芜申快线”开通运营。芜黄高速、岳武高速东延、芜合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二。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城南过江隧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线路61.8千米。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3万千瓦。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1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447套,建成全省最大公租房保障体系。新增、提升绿地292.3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4.1公里。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稳步推进,餐厨废弃物收、运、处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

专栏92020年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就

类 别

重点项目

铁路

桥综合物流基地项目、宁芜复线改造工程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商合杭高铁开通,芜湖北站、芜湖站西站房、湾南站投入运营

公路

芜宣高速改扩建、宣商高速等加快前期工作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一期、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大茆立交、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八里湾大桥、G318南陵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347泉塘至牛埠段改建工程、S259昆山段改建工程、S208一级公路无城至高沟段及石涧街道改线段改建工程、S233鹤毛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芜黄高速、岳武高速东延、芜合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1265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317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成

机场

芜宣机场建成,跑道2800米,平滑道1477米,11C类机位,航站楼2.5万平方米,已完成供油、空管、通信等专项工程。

港航水运设施

朱家桥外贸物流园一期码头工程、芜湖中桩物流园配套件杂货码头工程加快建设。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开工建设

水利设施

长江芜湖段综合整治、芜当联圩加固提升等工程加快前期工作,下九连圩下沟站、凤凰颈新站、港站、泥汊南新站、临江站、卫渡站等开工建设,下九连圩保安站、老神塘河泵站、峨溪河排涝新站等加快建设,林都圩华林站基本完工,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荆山河防洪治理工程、繁昌漳河新平段治理工程完工。

市政基

础设施

扁担河至大阳补水泵站等加快前期工作,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一期景观绿化示范段绿化工程等加快推进,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部分建成,芜合高速二坝(长安)互通绿化工程等基本建成,朱家桥尾水利用生态公园一期、浴牛塘二期环境整治及配套工程、和谐大道绿化、清闸沟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管道塌陷应急维修项目建成

生态环保设施

污水主干管及泵站完善工程、污水次支管网完善工程、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排查和整治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项目、三山水厂取水口迁改工程加快建设。大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厂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朱家桥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城南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并通水试运行。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提标改造工程、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滨江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

能源基础设施

芜湖10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及张庙、台电、江城等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楚城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福渡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加快建设,黄垄220千伏、繁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芜湖长江LNG接收(转运)站项目开工建设,巢湖-无为、南陵-泾县天然气管线项目基本建成。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全力以赴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新完成农村改厕5.3万户,新创建省级示范村73个、重点示范村17个。无为市红庙镇海云村获批中国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南陵县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湾沚区获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政府激励县,六郎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水平编制县域特色产业规划,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个。新获批省级特色小镇4家。实施区划调整,中心城区辐射力增强,城镇化率上升至67%。

(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湾沚南、芜湖北、芜湖站西站房与站西广场投入运营,芜湖至长三角超90%城市实现高铁直达。形成了对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高速辐射通道和“两环九射”的交通格局。开通芜湖至上海洋山和上海宜东码头的直达航线,至洋山港航运时间缩短5天。华东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芜湖三元通用机场等九城市通用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跨区域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910”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建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合作项目库、合作活动事项信息库等五个长三角发展基础库。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成功举办芜湖·上海产业协同项目对接会等活动,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600亿元。5个省级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全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00余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一批高校在芜成立技术转移机构。成功引进海亮实验学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全国第二家“阿里巴巴数字商业学院”。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成功获批。新注册企业1989家,有效申报首批30项制度创新事项和59条赋权需求。加快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高起点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6亿元。

(六)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创改取得积极进展。推广38项“全创改”举措,着力在科技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外籍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聚焦发力、率先突破。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兑现自主创新资金2.5亿元。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时间平均压缩率达5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建成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一次提交办理所有事项;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电力及企业用水、用气接入联合审批模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全面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置的隐性门槛。

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有力。信用体系建设提质增效,获评全国标准化信用平台网站。拓展信用承诺范围,在全市147个办事项中开展信用承诺,归集各类信用承诺书近50万份。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归集32个行业领域信用评价结果6万余条。创新“信易+”应用场景,累计激励14万余人次。

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推进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智慧园区建设。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新芜经济开发区成立专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实现全市首批两宗“标准地”挂牌出让,共计185亩。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按照“整体托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推进片区托管。谋划推进集中区重点项目64个,计划总投资1447.4亿元,芜湖北站路网等开工建设。

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772个村完成农村“三变”改革。新增村集体收益6939万元,农户收益492万元,分红总计5191万元。

(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实施33项民生工程。财政民生支出413.3亿元。出台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和以促就业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政策。

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5所,公办园幼儿在园占比达50.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5.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2.7%,新成立优质学校教育集团8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1%。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投入1.5亿元建设56个项目。推进皖江学院转设和新校区建设。启动“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工程试点。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5所中职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7所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与312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健康芜湖建设全面推进。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加快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在市二院挂牌,12家医院与26所长三角知名医院合作开展“四固定”坐诊。医共体、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县(市、区)域内就诊率已达62.2%,三级医院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推进疾控机构、重症救治基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设施建设,改革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探索实施各级疾控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模式。

专栏10: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成就

教育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市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一期、北塘小学改扩建建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元亩塘小学、芜湖院子小学、恒大北小学等开工建设。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筹)及中公教育华东地区非学历职业培训基地等在建

卫生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急诊综合楼、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楼、无为市中医院住院楼等基本建成,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北区]、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开工建设,南陵县医院新建内科大楼及配套设施等在建

文化体育西河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芜湖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项目一期等建成。芜湖方特旅游区升级改造、板子矶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工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健全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157.3万人。低保标准跃居全省首位。统一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保障和付费方式,实现医疗救助市级统筹,门诊慢性病审核前移至医院。加快惠民服务一卡通试点城市建设,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307万人。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10.8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近千张,打造省级养老服务业发展园区(基地)2家,省级智慧养老示范工程6家,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5家。

社会治理进一步强化。出台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芜湖建设加快推进。推行退役士兵“阳光化”安置,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史所罕见的汛情,经受住了大战大考,成绩来之不易。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背景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胜利实现,“十三五”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预期性指标未能实现更好预期。战新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传统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部分服务业企业仍处在恢复期。城市能级提升还不够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防洪排涝等存在不少短板,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待有效衔接。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新发展格局构建、新政策叠加、新战略谋划、新基建赋能、新平台支撑带来的重大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中共芜湖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抓好“双招双引”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统筹考虑我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2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1年预计完成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8.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

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0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9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增长同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提高0.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

-

8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9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17.5万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3.2%。粮食产量稳定在27.1亿斤。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

全力推动“双招双引”。坚持以商招商、用情招商,聚焦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13个产业链,集中资源力量精准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编制各产业链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产业链专家库和产业链发展基金。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鸠兹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招引工程”“行知计划”“华佗计划”。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政策。鼓励在芜高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双导师”制。推行“企业进高校、师生进企业”,集聚更多大学生、青年英才在芜就业创业。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全力争取国家地方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重点打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农机及智慧农业、航空、微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线上经济等产业领域的研发创新平台。建成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教学科研大楼和西电芜湖研究院先进微电子器件研究中心。依托海螺、奇瑞、埃夫特、钻石飞机等骨干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落实市级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强化45家市级重点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化管理。

专栏1145家市级重点研发创新平台

类型

平台名称

与市政府共建平台

6家:芜湖第三代半导体工程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保利国防科技芜湖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哈尔滨工业大学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企业公共研发平台

7家:新一代汽车电子公共研发创新中心、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与可靠性公共检测中心、适航动力系统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电科芜湖通航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鼎恒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春谷食品健康技术研究院。

企业研发平台

32家: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究院、基于三代半导体的高功率通讯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创新平台新一代智能网联商用车研发平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成套装备研究中心汽车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开发与验证公共服务平台、芜湖半导体微显示重点研发创新平台、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研发中心、智能厨卫电器创新研发中心、新型触控显示器件及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通用飞机型号研发与产业化平台、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技术创新中心、航空装备维修检测研究中心、平板显示玻璃基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市流体物料储运装备研发创新平台、多品类食品大数据综合创新应用工程中心、航瑞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应急救援智能识别搜救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埃夫特先进机器人研发和创新平台、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节能玻璃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绿色节能建筑防水材料研究中心、汽车智能座舱研究中心、节能环保型聚酯树脂新材料研发平台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工程中心、华东光电航电研究中心、安徽轻量化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拟自然生态工程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平台、卓尔航空螺旋桨研发平台、中欧(芜湖)飞行器设计研发中心。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全成长链条的支持机制,通过项目支持、创新券、研发后补助等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市级攻关项目10个左右,每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培育一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支出强度“双50强”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育林计划,支持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升规”、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升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发展优势产业。支持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发展,电器产业向智能家居延伸,材料产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电线电缆产业向特种专用等方向攻关。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编制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库,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总投资300亿元以上。认定市级智能工厂8-10家,数字化车间20-30个;力争新增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车间。新增“登云”企业700家。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户以上。

专栏122021年全市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基本情况

竣工

2021年全市计划建成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

经开区斯凯孚扩建,三山经开区宇培年产50万方建筑工业化构件生产基地,无为市跨座式单轨钢结构产业基地,湾航瑞航空发动机生产、真兰仪表燃气设备,弋江区华东光电新型光电交互显示、航飞科技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研发生产等项目。

开工

2021年全市计划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2个,计划完成投资221亿元。

经开区信义江北七期光伏组件盖板,三山经开区海螺智能仓储,无为市奥斯其科技产业园,湾区银鸿高智能液压坝及配件生产、繁昌区诺贝尔高端智能新材料生产基地、多金集团绿色建材产业园,弋江区昌益专用车零部件产业园,鸠江区丰树国际产业园、火乐智能新型显示产业园等项目。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新一代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出台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争创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扎实推进战新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谋划第六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持续推动芜湖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建设,加快推进国际航空器维保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专栏13: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和专项

类型

名称

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4个: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

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9个:太赫兹芯片、纳米环保材料及一体化装备、跨座式单轨及APM车辆、智慧安全视觉、海洋工程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物流装备、流体物料高端储运装备制造、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9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9个:量子通信、新一代汽车电子、机器视觉自动缺陷检测仪器、高端医疗装备、燃料电池系统、相控阵系统、高端再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9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新型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争取设立芜湖国际邮件互换局(处理中心)。创新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首发上市企业2家,实现直接融资360亿元以上。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力争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2家、省服务业(物流)集聚区示范园区1家。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型商贸、健康养老和教育培训。深入挖掘芜湖夜游经济。积极发展医养结合。不断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专栏142021年全市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重点项目

计划

竣工

2021年计划建成3亿元以上项目6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

安能(安徽)电商快递产业园、华东区域商品车江海联运物流枢纽、无为三只松鼠食品产业全链路融合发展服务项目、马仁山房车露营地、金浩商业广场、芜湖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艺术博览中心。

计划

开工

2021年计划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6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9.2亿元。

京东超级转运中心一期、京东货航基地一期、京东芜湖智能供应链产业园、韵达安徽(芜湖)智能装备与智慧物流产业园、芜湖南陵韵达综合体项目、繁昌冷链电商产业园、海螺三山智能仓储项目、荆山文旅城、繁昌春谷水云间文化旅游项目、燕子洞张家山综合开发项目、阿里云老船厂智慧港、湾谷科技园、西湾花园区域商业中心、慕嘉新创产业园、无为大地农贸市场、繁昌锦绣大地农批市场和生活广场。

布局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支持重点企业围绕新基建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以政府资金因势利导科技型企业投资新基建。完善新基建工作调度机制,加快推进“新基建”行动方案落实,统筹抓好15个新基建应用场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新建2500个5G基站,覆盖率走在全省前列。编制“十四五”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建成2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中国电信芜湖云计算中心(二期)暨芜湖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1—2个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落户我市。聚焦云服务、云消费、云制造、云农业、云管理五大领域,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场景赋能、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在线经济企业。推进线上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布局数字生态产业园、人力资本产业园、高效物流产业园、新零售产业园、现代金融产业园、泛娱乐产业园。推进阿里巴巴与省港口集团芜湖公司合作打造智慧港口枢纽芜湖样板。

专栏1515个新基建应用场景

类别

重点项目

应用

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研制、检验检测及充电桩;微显示产业基础设施及IC设计、晶圆制造;数据湖及软件开发服务平台;人力资本产业园基础设施及相关数据平台;高效物流产业园基础建设及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微电子产业园基础设施及第三代半导体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智能农机装备及数字化农业推广应用,通用航空研制和测试、维修平台;3D打印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智能快递物流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及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汽车后市场及弹性制造、智慧供应链体系;绿色食品及云端品控体系和销售体系;智慧城市及感知体系。

加快农业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完成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强化市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稳定生猪生产,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围绕休闲食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芜湖大米”品牌振兴等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架构。高起点建设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扶持50个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健全“龙头+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

(三)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实施芜宣机场扩建工程,全力打造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积极推进芜湖高铁货运物流基地建设条件及功能定位研究,加快塔桥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前期工作。依托综保区叠加中欧班列始发站、跨境铁路物流园区,谋划建设高铁物流基地。深化同上港集团及周边港口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大宗散杂货集散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传统商贸企业、骨干流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发挥有效投资引领支撑作用。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方向,聚焦“两新一重”和城市发展短板弱项,谋划充实一批重大项目纳入三年滚动计划库。实行三级调度推进全覆盖,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逐个形成问题、责任、措施、时限“四清单”。按照项目开工、建成、交付使用为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层分类解决土地、拆迁等要素保障难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重点项目银企沟通平台,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投融资工具。加强产业政策运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注重吸引以我国为目标市场的外资外企来芜兴业,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专栏16:全市三年滚动计划2021年度投资项目实施计划

类别

基本情况

计划实施项目1127个,计划投资172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71个,计划投资817亿元;新开工项目656个,计划投资908亿元。

政府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540个,计划投资39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66个,计划投资199亿元;新开工项目374个,计划投资197亿元。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计划实施芜合高速芜湖二坝支线、芜湖宣州机场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配套等项目46个,计划投资5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29亿元;新开工项目34个,计划投资27亿元。

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

计划实施市官陡门路延伸段(机场-中江大道)、江北二路至站东路延伸段等项目108个,计划投资1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9个,计划投资73亿元;新开工项目69个,计划投资45亿元。

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

计划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景观绿化提升,中江公园绿化整体景观提升等项目44个,计划投资1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计划投资1亿元;新开工项目39个,计划投资16亿元。

水利基础设施提升

计划实施荆山河水系整治工程、欧阳河闸建设工程等项目49个,计划投资3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个,计划投资17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计划投资18亿元。

乡村振兴建设

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等项目45个,计划投资3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个,计划投资19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计划投资14亿元。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计划实施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江科技园等项目16个,计划投资2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个,计划投资4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计划投资22亿元。

生态环境治理

计划实施市垃圾处理厂飞灰处置及封场工程、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一期PPP项目增补工程-三山区S321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城南-滨江污水厂联通联调一期)等项目63个,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7个,计划投资30亿元;新开工项目36个,计划投资20亿元。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计划实施市第七中学改扩建工程、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等项目169个,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6个,计划投资25亿元;新开工项目123个,计划投资36亿元。

产业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587个,计划投资132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05个,计划投资618亿元;新开工项目282个,计划投资711亿元。

战新产业类

计划实施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及配套集成电路芯片、湾谷科技园等项目228个,计划投资45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4个,计划投资218亿元;新开工项目124个,计划投资240亿元。

传统产业类

计划实施专用车零部件产业园、诺贝尔高端装饰材料等项目154个,计划投资29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0个,计划投资157亿元;新开工项目74个,计划投资134亿元。

房地产类

计划实施鸠江区2009号宗地、湖山映等项目75个,计划投资22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7个,计划投资144亿元;新开工项目18个,计划投资84亿元。

服务业类

计划实施智能仓配物流及装备制造、格力三山物流园等项目54个,计划投资20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2个,计划投资32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计划投资174亿元。

能源类

计划实施黄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无为陡沟光伏电站等项目12个,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个,计划投资18亿元;新开工项目5个,计划投资12亿元。

农林类

计划实施雨润繁昌养殖基地、瑞雪田园综合体等项目31个,计划投资4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5个,计划投资16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投资26亿元。

生态环保类

计划实施无为再生能源发电、中业固废处理等项目5个,计划投资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4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计划投资2亿元。

文化产业类

计划实施共享创意产业园、超燃星短视频直播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28个,计划投资6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个,计划投资30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计划投资39亿元。

推动消费回升。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加快特色商业示范街建设,提升芜湖地方特色小店、老字号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支持发展线上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经济活力迸发

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出台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若干措施。优化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审查机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严格落实计划用水管理、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目标,研究谋划降低企业物流、能源、资金等方面成本的具体措施。深入实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升级市政服务平台,打造“易企网+”企业服务品牌。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功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监管作为智慧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展信用承诺范围。探索建立信用承诺履约反馈机制、多维度的信用综合评价,以及信用信息在党建引领信用村、综合监管分类执法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与上海金山区等长三角地区信用政策互通和信息共享。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开发区区域评估和承诺制度改革工作,加速项目进程,降低制度性成本。出台加快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确保“标准地”改革与开发区审批制度改革、区域评估、承诺制改革有效衔接。

推进价格、能源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建设和管护、终端用水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鼓励、规范电力、燃气等能源领域大用户直接交易。完善节能监察(能源和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节能监察、能源、粮食等领域执法。

(五)抓好城市空间布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加强规划统领。依托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严抓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全力推进“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衔接、严把规划质量,高标准完成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完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编制及报批工作。

开展2021年全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重点推进江北新区、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

专栏172021年全市土地成片开发重点片区

类 别

重点片区

第一轮重点土地征收成片

开发

无为市:无为市城区片区、无为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片区、东部新城片区及高沟、石涧、姚沟、蜀山、襄安等镇片区。

◆南陵县:南陵县城区片区、南陵经济开发区片区、大浦试验区片区、许镇和弋江镇工业集中区片区,同时兼顾县所辖八个乡镇片区。

镜湖区:荆山片区。

鸠江区:鸠江区沈巷片区、四褐山片区、清水片区、清水人本片区、官陡京东片区、五院东侧片区、江北中江新城片区、开发区西部片区、开发区东部片区。

弋江区:主城区片区、高新区北区和南区片区、高新区西湾园区(汤沟)片区。

繁昌区:繁峨片区、繁昌经济开发区片区、新港片区、孙村片区、荻港片区、平铺片区、繁阳镇范马片区、峨山镇童坝片区。

湾沚区:湾沚区老城区片区、东部新城片区、芜湖空港经济片区、高铁片区 、新芜开发区一区片区 新芜开发区二区片区、六郎片区、殷港片区、陶辛片区、红杨片区、花桥片区、复兴功能区片区。

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江北新区西湾花园及商合杭高铁芜湖北站北侧先行启动区片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沈巷淮南铁路以北片区、凤鸣湖周边片区、经开区东区片区。

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三山经开区片区、原大桥开发区片区、龙湖中心片区、峨桥片区。

第二轮

重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摸排、完善城市其他重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区域,适时开展第二轮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发展方式,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加大对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过江通道、高等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调度力度。优化枢纽节点布局,完善江北地区路网,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到城市副中心、中心镇的快速交通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及芜黄高速、芜湖东出入口。建成国省干线重点项目5个。加快岳武高速东延、芜合高速改扩建、芜湖城南过江隧道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宁芜高速改扩建、芜宣高速改扩建、通江大道江北大道至和沈路段城建工程、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合芜宣城际铁路(芜湖段)、北京路过江隧道、朱家桥疏港道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6个在建泵站建设进度,开工建设3座泵站。积极谋划无为市西河和裕溪河治理工程,争取纳入巢湖流域综合治理。谋划江北大龙湾防洪改造提升,争取纳入长江干堤提升工程。

专栏182021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类 别

重点项目

铁路

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投入运营宁芜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塔桥综合物流基地开工建设,普速铁路外绕、高铁物流基地、宁宣高铁引入芜宣机场、合芜宣城际铁路(芜湖段)、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及3号线等加快前期工作

高速公路

芜黄高速投入运营,岳武高速东延、芜合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芜宣高速改扩建、宣商高速、芜宁高速改扩建等开工建设,合芜高速芜湖二坝支线、巢黄高速巢湖至无为段、北沿江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加快前期工作。

国省干线

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大茆立交、G347泉塘至牛埠段改建工程、S259昆山段改建工程、S233鹤毛段改建工程、S208一级公路无城至高沟段及石涧街道改线段改建工程投入运营S334峨山路东延伸二期、G347通江大道城建(江北大道至和沈路段)、S339繁昌平铺至铜陵界等开工建设,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八里湾大桥、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一期、G318南陵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加快建设G205芜湖九华南路二期、S208区段一级公路、S335湾荻路实石至新淮段等加快前期工作

机场

芜湖宣州机场投入运营,芜宣机场跑道延伸、芜湖(京东)全球超级港工程、无为通用机场等加快前期工作

港航水运设施

江北集中区起步区公用码头二期投入运营中石化芜湖油库码头搬迁工程开工建设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朱家桥外贸物流园一期码头工程、芜湖中桩物流园配套件杂货码头工程、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加快建设皖江(芜湖)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繁昌荻港综合港口、芜湖港江北集中区大宗货物码头、高沟港区公用码头、江北大盾构码头续建工程等加快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

芜湖宣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芜湖北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芜湖港多式联运枢纽加快前期工作。

过江通道

城南过江隧道加快建设北京路过江隧道、泰山路长江大桥加快前期工作

水利设施

神塘河站、凤凰颈新站、峨溪河排洪新站、保安站、下沟站等9个易涝区排涝能力项目加快建设。扁担河治理、黄浒河治理、竹港泵站、欧阳河闸等项目力争开工。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芜当联圩防洪加固提升工程、江北大龙湾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长江洲滩圩垸分类治理工程、芜湖闸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市政基础设施

赤铸山路节点立交(鸠江北路徽州路)快速化改造、梦溪路(荆山路-黄山东路)、芜湖东出入口改造工程、官陡门路延伸段(机场-中江大道)、黄山中路(九华中路-仓津路)、扁担河至大阳补水泵站工程(一期)、三山水厂及繁昌芦南水厂取水口迁改工程、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项目等建成;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绿化工程,中江公园改造提升等开工建设

能源基础设施

繁城、尖山输变电工程建成,芜湖长江LNG接收(转运)站及配套管网、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项目加快建设。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芜湖三-峰山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推进芜湖特高压站-铜北、黄浒、江北、二坝等输变电工程以及华电二期四号机组、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布局,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6万座以上,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中心村25个。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基本完成全市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全面启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对口帮扶机制,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小龙虾价格指数保险,积极开展螃蟹水文气象指数保险、蔬菜自然保险,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城市有序更新,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整治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新开工1164套、基本建成364套。完成187个老旧小区改造。以街道为单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开展全市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绿道27公里。高质量建设12家省级特色小镇。

(六)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改造,持续降低全市单位GDP能耗。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工业企业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和低能耗运输设备。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创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19:支持绿色能源发展

类型

名称

氢燃料应用

启动编制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氢站建设规划。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45辆,建成并投入使用加氢站1座。支持奇瑞商用车建设氢燃料大巴芜湖产线,开通氢燃料公交示范线1-2条。制定加快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氢能公交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车用加氢站管理暂行规定、加氢站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办法等。

充电终端建设

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充电桩运营商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到2021年底,建成公共充电桩8000个,满足全市3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加快编制科学可行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做好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统一,推进既有居住小区、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强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探索可持续商业运营模式,孵化培育充电基础设施完整产业链,建设高效便捷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光伏发电推广

研究制定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按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全市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下达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指标,重点推进园区厂房、城乡居所、公共机构、工商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有序开展地面电站建设。

加强长江保护与生态修复。落实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切实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突出问题整改。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注重长江文化挖掘研究,启动建设长江渔文化展示中心。完成城镇污水合作项目PPP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快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对非法捕鱼、非法采砂、倾倒垃圾、污染水环境等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预警,实现全区域、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综合执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进一步加强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治理。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动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实施。严厉打击工业固废、危废非法倾倒和处置行为。

(七)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主动对接沪苏浙大院大所,加快合作共建科创平台;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吸引长三角名医院、名校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推进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加快综保区提档升级,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芜湖综保区和芜湖港开放平台,推进制度创新,打造对外开放的“制度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江北新区。谋划建设江北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八)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促进高质量就业。积极出台和实施就业创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提升高校人才工作站运行质量,加强创业孵化载体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工伤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推进惠民服务一卡通试点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和供给水平,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新增社会化养老机构床位数1000张以上。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升级。启动“八五”普法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实施工作。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推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加快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皖南肿瘤防治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听力言语医学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夯实医联体、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等惠民政策落地。

提升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继续巩固公办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重点推进1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好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全面实施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三心”工程。严格规范各类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芜湖二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启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

专栏202021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教育安徽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工程、芜湖市特教中心、芜湖院子中学、汀棠ABC地块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西湾花园中小学等开工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筹)及中公教育华东地区非学历职业培训基地、元亩塘小学、芜湖院子小学、恒大北小学等加快建设

卫生:皖南急救医学中心建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听力与言语医学中心一期、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中医医院皖南制剂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开工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北区]、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加快建设

文化体育珩琅山中医药康养国际旅游度假区、范罗山图书馆、市奥体中心维修改造及索膜飘蓬更新工程、市奥体中心田径副场等开工建设,芜湖方特旅游区升级改造、板子矶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加快建设

(九)加强社会治理,持续抓好平安芜湖建设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及时发现、纠正和制止危及民间融资机构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筑牢社区(村)排查防控第一道防线。加强流调队伍建设,网格单元化管理。增强核酸检测能力、疫苗接种能力。强化冷链物流追溯管理。

做好信访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大力推行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压实首办责任,完善联合接访机制。

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推动安徽(芜湖)航空救援基地及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航空救援基地建设。

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审计、信访、科普、文学艺术、档案等工作,发展人防、气象、节能等各项事业,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双拥共建,支持驻芜部队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