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1 17:29信息来源: 芜湖市发改委阅读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全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实现芜湖起飞的启航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1%工作法,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健向好,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0亿元左右,增长1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2亿元,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00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206亿元、增长11.9%,贷款余额4704亿元、增长14.9%

图表1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1年计划

2021年完成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8.5左右

4200左右

11.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

5左右

-

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0左右

-

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9以上

-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9

-

20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30.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增长同步

-

1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提高0.5个百分点

-

0.5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

8以上

-

11.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9

-

7.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

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坚持项目全程顶格推进、顶格倾听、顶格协调,编制十大新兴产业招商地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643个、增长56%,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比亚迪新能源电池、孚能科技、春光慧谷·智能航空科创园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成功落地。启动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在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建立第三方合作、校地合作等全新引才模式,产业链链长赴西安、武汉等地开展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14场。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4个、高层次人才1650人。成功举办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全省首个公募基金牌照落户芜湖,私募基金规模超1400亿元,居全省首位。

专栏12021年紫云英人才计划执行成效

领域

主要成效

政策服务

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兑现的流程环节和痛点堵点,改变过去分散式、层级化的兑现流程,实施政策兑现体贴入微的细节革命。

依托芜湖市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补贴一站领、服务一站办,打造政策兑现网购式体验。全市3100多名高校毕业生通过秒批、秒办领取生活补贴和稳定就业补贴,实现即申即享”“零材料办理。

人才招引

摸排十大新兴产业链人才需求,征集百万年薪岗位100多个、急需重点人才岗位2.5万个,与全国1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20多所高校初步建立合作关系。

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等10所在芜高校发起成立芜湖高校人才发展合作联盟。组织870家在芜企业开展招聘活动,实现大学生入企参访、实习和就业签约1.1万人。

品牌活动

举办紫云英花开 芜湖等你来新学期公开课,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与20万大学生线上线下交流,800万人在线收看。

开展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14场,产业链链长带队分赴全国百所知名高校,宣讲紫云英人才计划政策,同步开展校园招聘,吸引大学生来芜就业创业,已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00余人。

开展万名高校学子进百企直通车活动5场,组织在芜高校大学生赴重点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等开展访学活动,打通就业引才新渠道。

有效需求充分释放。投资形势持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5%。其中,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0%19%。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85个,总投资2570亿元。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7%。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80家,进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增长30.5%。成功获批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二手车出口业务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式获批。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位居长三角第6位,较上年度跃升3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5家,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不断健全,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半固态电池等48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攻关计划,成功揭榜18个省重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专栏22021年创新能力提升情况

领域

主要成效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创新型城市第25位,较上年跃升4位;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位居长三角第6位,较上年度提升3位。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市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实施中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对市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和核心技术攻关类项目,首次实行揭榜挂帅制,采取路演答辩形式现场评审项目。

全社会研发经费R&D

投入

研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4%,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

企业认定

全市申报高企707家,548家通过认定,全市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278家,较上年增加240家,增长率为23.1%,占全省11.2%、居第2位。

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招引

共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4个,科技团队集聚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384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149人、硕士121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22人。

(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印发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和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7%。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15个,总投资36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2户。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1家。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家、绿色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21个。获评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5户。培育认定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2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聚焦打造芜湖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百家工业互联网企业标杆示范培育行动,建成卡奥斯(芜湖)工业互联网展示体验中心。新基建+”行动深入实施,新增5G基站2000个。累计登云中小企业2612家。获批安徽芜湖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线上经济板块交易额突破千亿。

专栏32021年制造业发展壮大情况

领域

主要成效

智能制造

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标杆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108家标杆示范培育企业中102家已启动改造。

海螺集团、海行云物联科技获批省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培育对象,三只松鼠获批省行业平台培育对象。

实施工赋芜湖行动,引进国内排名第一的双跨型平台海尔卡奥斯,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专业赛,打造芜湖工业互联网新名片。

绿色制造

出台芜湖市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德力西电气等5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服务型制造

17件软件产品入选省级首版次软件。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组建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梳理十大战新产业链图,明确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库企业654家、产值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8%。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获得省级基地考核评估A等次,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基地竞赛中获得质量单项冠军。获省三重一创引导资金2.7亿元。新获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核心器件、高端罐式专用车、通用航空等3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以旷视科技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为牵引,谋划建设中国视谷。全省首座综合能源智慧服务站在芜启运。

专栏4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成就

重点产业

主要成效

机器人

在建项目:25个;全年实现产值280亿元,增长30%

建成投产:安徽省火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芜湖清川电气有限公司、芜湖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

新开工:广东顺德三合工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瑞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等。

新签约: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新能源汽车

在建项目:52个;全年实现产值660亿元,增长50%

建成投产:中航华东光电新型电光交互显示、瑞迪微电子IGBT模块生产线、3D车载显示盖板&曲面车载显示模组项目、舟之航电动电池PACK生产线、零一精密工具、创科新能源汽车用流延膜、博康整车PAKRA线束沃霖汽车电动踏板等。

新开工:年产1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项目、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昌益专用车零部件产业园等。

新签约:海创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辛巴科技、升能电力、上洋精密、必达新能源。

现代农业

机械

在建项目:25个;全年预计实现产值206.6亿元,增长21.8%

建成投产:宝运来遥控履带风送式喷雾机生产基地项目、智汇荣创高端智能农牧业装备研究项目、洛阳拖研动力年产3万套齿轮及1万套拖拉机悬挂项目、芜湖翼诺年产80万件农业机械零配件项目等。

新开工:无锡中惠高性能农机传动带生产基地项目、中联智慧农业产业化项目、芜湖瑞丰高端智能畜牧机械生产基地项目等。

新签约:烟台盈德年产10万套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环保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芜湖瑞新发动机换热器生产基地项目、安徽高崎年产60万千瓦高效电机生产线项目等。

航空

在建项目:37个;全年预计实现产值257.4亿元,增长36.5%

建成投产卓飞液压、益为热气球、森飞航空科技、愿景通用航空等。

新开工:航天三院海鹰无人机基地、安信航空科技、粤辉煌智能装备、天巡航空科技、利亚航空科技等。

新签约:瑞深航空科技、航瑞二期、霄云通航项目等。

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出台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工作方案、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及实施细则、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方案。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年交易额达27.5亿元,稳居全省第二新获批芜湖古城、珩琅山玫瑰谷康养集聚区等10家省级优秀服务业集聚区及集聚示范区。国家和省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分别获批2家、5家。快递业务量达3.3亿件、增长42%25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营业收入超10亿元,其中5家企业超百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家,总数达23家,总市值近6800亿元。新增直接融资345亿元。健全便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造菜市场28家,培育省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6处,新增连锁超市、社区邻里中心300多家,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实现全覆盖。

专栏52021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成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竣工

2021年全市竣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个,完成投资18.1亿元。

安能(安徽)电商快递产业园、弋江海螺国际大酒店。

开工

2021年全市新开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9.85亿元。

格力废旧家电回收集散中心、路歌水陆多式联运物流科技平台、湾谷科技园、梦湖湿地·山里中国旅游度假区、枕水官巷旅游开发、燕子洞张家山综合开发、锦绣大地(城东、城西)农贸市场。

在建

2021年全市在建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60.71亿元。

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码头、宝特多式联运枢纽中心、中桩港后物流园、南陵韵达综合体、林安商贸物流园、无为电子商务物流园、安徽途虎养车智能仓储物流、富春网营物联智能供应链基地、安得智联智慧供应链、大数据产业园暨电信云计算中心二期、航瑞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通用飞机型号研发与产业化平台、绿地全球进口商品皖苏交易中心、无为大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松鼠大厦及松鼠生活中心、乌霞景区旅游开发、南陵丫山风景区研学体验类产品建设、金世纪国际酒店·金世纪名苑、金浩商业广场。

农业发展持续向好。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新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新建高标准农田34.5万亩。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2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家庭农场718个。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智慧芜湖大米生产示范基地40个,推广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三山经开区建成全国首个主粮领域地块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专栏6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

领域

主要成效

稳产保供

粮食种植面积334.7万亩、总产量达27.8亿斤。肉类总产量13.7万吨,蛋类5.2万吨。全年渔业总产量17.78万吨,同比增长4.3%

科技强农

机械强农

开展第二批10个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优良水稻品种普及率达98%以上。

农机总动力达227.6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2.6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

智慧芜湖大米入选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产业兴旺

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6%,繁昌区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南陵县弋江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南陵县、湾区、繁昌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建设加快。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立芜湖乡村振兴产业要素联盟,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营业收入20亿元。

乡村宜居

新建农村改厕1.9万户,所有乡镇均已建立维修清掏体系。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5个。湾区陶辛镇沙墩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流转土地面积209万亩,流转率达64.5%。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新增产业项目397个,产生收益6624.71万元。

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市县累计投入项目扶持资金1.4亿元,建成扶持项目165个。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总数达194个,占总村数的29%,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区、南陵县、繁昌区确定为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试点,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463余亩,住宅面积6.8万平方米。

农民增收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400元,增长12%

(三)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健全公平审查制度,查办反不正当案件22件。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出版发行全国首部《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站全覆盖,挂牌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立案查处商标案件139件,查处专利案件6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件,连续十年保持全省第一。推进品牌建设,全市获评驰名商标44件,创建安徽老字号14家,其中4家获批中华老字号。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用一库一网一平台,归集信用数据16.1亿条。累计为1540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70亿元。推进个人信用积分应用,激励14万余人次。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9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9家。深化企业注销便利化、证照分离改革,智能审批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深化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完成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已出让35宗、4857标准地,社会投资类、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30个工作日以内。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倾心打造企业服务芜湖品牌,服务企业“1%工作法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全年为企业减、退、缓80亿元,兑付政策类扶持资金50.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0亿元,同比增长12%。构建“1+9+N”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2.5万人次,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展难题274个,涉及企业123户。成功举办34畅聊早餐会,解决涉企诉求112项,促进项目落地总额达300亿元。

专栏72021“1%工作法取得成效

领域

主要成效

提质增效

方面

全省率先建立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和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工业节能诊断绿色技改行动,完成年耗能5000吨及以上标准煤的高耗能企业诊断30家。

能源方面

出台延伸高低压中小微企业电力投资界面政策,延伸投资费用由财政和电网企业承担。进一步简化电力接入工程行政审批,压减办电环节和时间。施行用水用气一站式办理和互联网+”管家式服务模式,取消企业申报材料,外线工程审批时限由5天缩短至3天。推动1914户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节约用电成本1.6亿元。

物流方面

启动“1%工作法物流直通车,为重点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深化洋山芜湖联动接卸模式改革,定期班轮运行时间由7天压缩到5天以内,每个集装箱压缩运输成本约30%,已完成35联动接卸进出口业务。

用工方面

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打造人才工作总服务商。实施人力资源区域合作计划,与河南、云南等地建立稳定的就业服务合作机制。实施阶段性社保降费,减征社保费2.1亿元。落实就业补助、创扶资金1.6亿元,中小企业就业风险金0.37亿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0.87亿元。

融资方面

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立信用服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新模式。芜湖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15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34个基点。

税费方面

搭建网上办税、掌上办税、自助办税等平台,整体办税时间压缩50%以上。全市企业已享受13.68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包

宣传方面

推出百分之一在行动系列报道,采用图解、H5、短视频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传递做法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媒体多次聚焦报道我市“1%工作法

(四)人民城市启动实施,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专项规划12个、区域规划1个。基本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一湾四极国土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完成江北、城东、三山及江北西湾花园等12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市辖区获省批复成片开发方案40个;完成湾区湾镇桃园村、花桥镇九十殿村省级村庄规划试点规划方案编制及审批工作。

人民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成立人民城市建设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谋划实施首批14个子方案,形成“1+14+N”制度体系。首创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选定首批10个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启动人民城市建设双百攻坚活动。

专栏8:市人民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工程双百攻坚活动成效

领域

主要成效

第一个

百日攻坚

含盖35个重点项目,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院教学楼工程等16个项目完工,余下19个项目均稳步推进。其中芜湖东出入口改造、赤铸山路节点立交快速化改造提前完工。

第二个

百日攻坚

含盖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一标段、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八里湾大桥改建工程等16个重点项目,已协调解决13个项目存在问题,剩余3个项目稳步推进。

推进已开工重点项目

含盖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接线工程、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等7个重点项目,已协调解决疏港路、楚江大道等项目征迁问题,全力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工作。

2021年底

拟开工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43个项目,加快推进7个项目,6个项目纳入2022年开工计划。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芜宣机场建成通航,开通15条客运航线和3条全货机航线,通航8个月旅客吞吐量16万人次。京东物流货运包机在芜宣机场完成首航。中欧班列芜合欧正式开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5万标箱,三山港区通过验收,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顺利推进。芜黄高速、宁芜高速芜湖东互通改扩建工程建成完工;G347泉塘至牛埠段、S208无城至高沟段及石涧街道改线段一级公路新改建工程完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通车,完成轨道交通沿线36公里道路修复、32个车站广场品质提升和2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建成公租房6.4万套,改造棚户区1165套。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7个、农村危房改造498户。新增、提升绿地24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7.8公里。

专栏92021年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就

领域

主要成效

机场航空

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开通15条客运航线和3条全货机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70吨,起降运输航班2660架次,保障通航飞行近1000架次。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高铁货运物流基地建设研究深入推进,塔桥综合物流基地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S11芜黄高速、G4211宁芜高速芜湖东互通改扩建等高速项目建成通车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大茆立交、G347泉塘至牛埠段、S208无城至高沟段及石涧街道改线段一级公路新改建工程,S233鹤毛至洪巷段、S259昆山段二级公路新改建工程建设完工,新增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约80公里。湾区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区称号。

港航水运

设施

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LNG加注站、LNG集装箱码头完成交工验收,其中LNG加注站码头实现首船加注。

市政基础

设施

芜合高速二坝(长安)互通绿化工程、朱家桥尾水利用生态公园一期、芜湖东出入口改造工程、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等项目建成。扁担河至大阳补水泵站完成主体建设。楚江大道至合肥路延伸段工程、楚江大道至站东路延伸段工程完成前期工作。

水利基础

设施

重要支流治理:牛屯河治理主体工程加快建设,青弋江治理主体工程即将完成

易涝区排涝泵站:峨溪河排洪新站、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保安泵站、下沟泵站等排涝泵站加快建设

中小河流治理:镜湖区荆山河水系整治工程等8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无为市五千至万亩圩口除险加固工程二期征迁工作启动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通车

 

楚城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福渡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繁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项目建成投运。黄垄220千伏、弋江110千伏、利民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芜湖长江LNG接收(转运)站项目加快建设。无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无为陡沟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并网。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互促互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8%。无为市县域经济建设成效列入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年共实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260个,投入资金4.47亿元。谋划乡村振兴重点储备项目370个,总投资1025.2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5个。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680公里。湾区红杨镇、六郎镇官巷村分别入选全国旅游重点镇、村。

(五)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区域合作推深走实。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质提速,围绕城市能级提升、协同开放、科技共同体等9大合作领域,与上海松江区开展战略合作,G60科创走廊芜湖产创中心一期项目签约,首批入驻企业10家。扎实推进五个区块链接,构筑与沪苏浙多维度的合作体系,新达成城区合作5项、园区合作4项,获批首个沪苏浙皖共建计量技术规范。深度参与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与河南南阳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探索城市建设管理合作,推动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次发布一带一路跨座式单轨系统国际联盟标准,省内首条外贸直航班线芜湖日本快运航线开通运营。实际对外投资4.8亿美元,同比增加22.4%,总量居全省第一。

自贸区芜湖片区试验田作用凸显。一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注册企业超4000户,新签约项目201个,协议引资额1881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34.2%。推进以法定机构为目标的体制机制改革,4项制度创新事项入选全省首批10个标志性建设成果,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大典型制度创新案例。B2B直接出口实现零突破,出口海外仓落地。

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编制江北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谋划布局江北大龙湾片区20212023年主干路网,总投资55亿元的城南过江隧道、总投资20亿元的湾谷科技园项目开工。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青年创业城以及人才配套小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六)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碳达峰碳中和高位推进。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海螺集团、南开大学共建碳中和新材料研究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总投资100亿元的信义七期江北光伏组件盖板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污染防治成果显著。PM2.5平均浓度为33.8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4.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100%。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100%。全市固废(危废)和辐射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完成三大一强”127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98.5%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系统推进。印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方案(升级版),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启动运行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长江芜湖段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实施龙窝湖生态公园、江北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启动建设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长江禁渔暨渔文化论坛,深度挖掘长江渔文化资源。

(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累计投入91.4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85%

就业创业形势稳定。实施人力资源区域合作计划,与河南、云南等地建立稳定的就业服务合作机制。采取免申即享方式,为1.6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841.2万元。启动促进就业认知行动,邀请金牌导游赴在芜各高校开展宣讲会58场,实现新生城市认知全覆盖。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和稳定就业补贴实现即申即享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提升小微民营企业参保服务,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全民参保计划。构建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新模式,发放第三代社保卡152万张,签发电子社保卡232.2万张。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行动,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注册家庭达6.8万户。全市养老金水平提高至2624.8/月,工伤职工护理费标准提高至2680.2/月。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42/月,居全省前列。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聚集高端医疗人才,全面实施华佗计划,全职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10名,分层培养市级名医10名、卫生优秀人才20名和卫生骨干人才40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认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开展知名专家四固定合作,柔性引进长三角专家来芜坐诊855人次、服务就诊患者2.1万人次。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依托两平台四中心推行远程医疗协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实施健康芜湖行动,弋江区和南陵县先后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验收在全省率先全面成立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

教育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新成立优质学校(幼儿园)教育集团19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80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过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8%。出台婴幼儿照护奖补政策,设立托位数6300个。完成105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3个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全面实施中小学三心工程,课后服务惠及全市22万学生。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113个项目入选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培育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书香芜湖系列阅读品牌,建成芜湖书房”15座。方特旅游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全年接待游客5150万人次,同比增长32%。成功举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展2021芜湖·半程马拉松赛、篮球、足球等全民健身活动3000余次,参加人次近60万。

专栏102021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成就

类别

重点项目

教育

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二期、芜湖市第二中学、元亩塘小学、芜湖院子小学、恒大北小学建成;皖江学院新校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项目、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筹)及中公教育华东地区非学历职业培训基地等加快建设

卫生

皖南急救医学中心基本建成;市中医医院中医传承与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楼、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听力与言语医学中心一期、市中医医院皖南制剂中心开工建设

文化

体育

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健身步道、休闲运动场建成板子矶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奥体中心维修改造和田径副场、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体育场地等开工建设。

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突出粮食收储保障,完成年度14000吨市级储备粮轮出任务和800吨市级食用油轮换计划,落实5000吨市级成品粮储备规模。完善粮食应急保障网点,建成市级粮食应急加工网点24家、应急供应网点22家和应急配送中心6家。构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确定24家企业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网络价格监测点。运用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对62个站点进行高效管理,实现科技储粮、安全储粮。生活必需品供给充裕、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实现控制在3%以内年度目标。

(八)治理效能加快提升,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实抓细。严抓重点环节,坚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措施,妥善处置3例入境和1例关联无症状感染者,3天内完成市区全员核酸检测。圆满完成3-11岁儿童和12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任务。改造新冠肺炎定点医院2家,设置发热门诊20个,核酸检测实验室36个,在全省率先上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日最大检测能力84万人份。

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县(市、区)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设立市级现代化立体救灾物资储备库,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排查事故隐患4.1万个。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成46个城市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基础模型构建,研发芜湖市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

平安芜湖建设扎实推进。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雪亮工程深入推进,建成智慧技防小区230个,187个老旧小区纳入智慧技防改造。完善法治建设,八五普法全面启动,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个。建设法援惠民生系列法律援助品牌,开展法援惠民系列宣传活动百余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城市能级提升还不够快,产业和人口规模与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定位还不匹配。战新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传统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头部企业、链主企业较少,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节能减排和能源保供任务繁重。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文化、养老、住房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一年。当前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从国际看,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在稳步复苏中出现明显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成为我国经济常态化的重要外部制约因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积极因素正在积聚。今年国家经济工作主基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稳健背景下的积极作为、积极调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坚强支撑;科学考核能源消费,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创造更有利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争先进位的发展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统筹考虑我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图表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预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

9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2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9左右

进出口总额

%

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提高0.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

%

9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8.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聚焦扩大有效投入,着力强化稳增长关键支撑

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坚持用重大项目增量优化经济结构,聚焦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新基建、制造业、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项目,充实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库,提高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466个,计划投资约2000亿元。

专栏11:全市三年滚动计划2022年度投资项目实施计划

类别

基本情况

计划实施项目1466个,计划投资2001.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81个,计划投资1080亿元;新开工项目785个,计划投资921.5亿元。

政府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808个,计划投资58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9个,计划投资286亿元;新开工项目484个,计划投资305.5亿元。

综合交通

枢纽建设

计划实施铜商高速公路无为(塔桥)至巢湖(沐集)段、S334峨山路东延伸(沿江高速-芜宣高速)新建工程(二期)等项目142个,计划投资12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4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开工项目88个,计划投资70亿元。

城市综合

承载力提升

计划实施徽州路(万春路-北京路)、吴越路(楚江大道至隧道口段)等项目142个,计划投资14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9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开工项目103个,计划投资86亿元。

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

计划实施四褐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荆西片区开发一期等项目67个,计划投资6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6个,计划投资33亿元;新开工项目31个,计划投资34亿元。

水利基础

设施提升

计划实施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芜宣机场防洪排涝等项目72个,计划投资5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个,计划投资19亿元;新开工项目38个,计划投资36亿元。

乡村振兴

建设

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无为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等项目75个,计划投资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个,计划投资42亿元;新开工项目40个,计划投资22亿元。

创新创业

平台建设

计划实施中德产业园、经开区研创中心等项目23个,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10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计划投资6亿元。

生态环境

治理

计划实施镜湖区污水提质增效PPP项目、三山经开区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46个,计划投资1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个,计划投资12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个,计划投资7亿元。

公共服务

能力提升

计划实施芜湖两级中心建设、三山卫生院创二级综合医院(龙湖医院)等项目246个,计划投资105.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0个,计划投资62亿元;新开工项目146个,计划投资43.5亿元。

产业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653个,计划投资141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2个,计划投资794亿元;新开工项目301个,计划投资616亿元。

战新产业类

计划实施中航智无人直升机研制、孚能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等项目230个,计划投资62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13个,计划投资323亿元;新开工项目117个,计划投资301亿元。

传统产业类

计划实施吴江纺织科技产业园、匠丰驻车加热器及汽车塑料模具等项目152个,计划投资23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5个,计划投资124亿元;新开工项目67个,计划投资106亿元。

房地产类

计划实施天空之城、城东汽车部件园东区02地块等项目114个,计划投资31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9个,计划投资247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计划投资67亿元。

服务业类

划实施空港保税物流园皖南航空快递转运中心、中商慧民慧享云仓智能供应链平台全国总部等项目77个,计划投资11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0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开工项目37个,计划投资63亿元。

能源类

计划实施石涧镇渔光互补风力发电、鸠江区100MW风电场等项目19个,计划投资4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个,计划投资12亿元;新开工项目15个,计划投资35亿元。

农林类

计划实施无为新希望农业生态园、繁昌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29个,计划投资3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个,计划投资16亿元;新开工项目12个,计划投资16亿元。

生态环保类

计划实施格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8个,计划投资1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个,计划投资3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计划投资8亿元。

文化产业类

计划实施凤仪数字新媒体园区、名家江夜游等项目24个,计划投资3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15亿元;新开工项目12个,计划投资20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全过程动态管理项目签约、拿地、开工、入统、投产、入规进度。深入贯彻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制度,进一步加大全市重点项目三级调度频次和力度,加速形成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作用,力争政府性投资基金规模达到300亿元,新增本地股权融资3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并用好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券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家,实现直接融资360亿元。

(二)聚焦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顶格推进双招双引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贯彻落实十大新兴产业链双招双引工作方案,建立重点产业招商地图、招商项目库,力争引进50家以上头部企业。深入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依托人才集团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聚平台,探索设立高端人才引进基金,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0个,领军人才170名、高层次人才1700名、大学生5.5万名。

专栏122022年全市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重点项目

计划竣工

2022年全市计划建成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完成投资82亿元。

经开区信义光伏玻璃六期,无为市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湾区德力西芜湖工业园二期,鸠江区瑞佑智能仓储系统及汽车智能座舱系统集成、繁昌区海螺中南机器人、宠信宠物用品产业园等项目。

计划开工

2022年全市计划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计划投资232亿元。

经开区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山经开区孚能年产12GWh新能源电池,南陵县中科微至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弋江区鼎梁应急智造产业园,鸠江区明珠制膜年产2亿平米锂电隔膜38000吨高阻隔尼龙薄膜,繁昌区零碳智慧产业园、吉孚汽车变速箱生产等项目。

强化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通过揭榜挂帅、定向攻关等机制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0个以上,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体系解决一批产业链发展共性问题。

加快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统筹布局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一室一中心。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以上。编制全市创新园整体规划,推进梦溪科创走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十大创新园建设。启动江北新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青年创业城、人才配套小区。

专栏13:十大创新园发展计划

名称

重点项目

梦溪科创走廊

基本情况:位于扁担河沿线,一期规划建筑面积约35,建设内容为创业创新工作室、孵化园区及人才公寓等。

功能(产业)定位:青年创新社区。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高新区综合

创新园

基本情况:位于高新区境内,建筑面积约35,通过协调创新、孵化加速、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化园区服务全链条,突出高品质高科技现代化特色。

功能(产业)定位:智能网联、微电子、数字经济、信息服务和人工智能等产业。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湾谷科技园

基本情况:位于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境内,建筑面积约20.8,建设内容为湾谷智慧中心、产业研发与设计中心及科创中心等。功能(产业)定位:智能网联汽车。

建设周期:2021—2024年。

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

基本情况:位于镜湖区境内,总建筑面积约56.7,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智能化办公楼及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等。

功能(产业)定位:数字经济(软件开发)。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北湾科技

双创园

基本情况:位于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境内,建筑面积约52.3,建设孵化器、研发、测试、中试平台等。

功能(产业)定位:智能装备制造。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经开区研创

中心

基本情况:位于经开区境内,总建筑面积约 21.2,拟建设经开区总部集群、企业创新孵化平台及配套生活设施等。

功能(产业)定位: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智能家电、新能源等。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长三角先进材料产业研究院

基本情况:位于三山经开区境内,建设龙湖先进材料科创园,落户战略性先进材料研发团队及人才,实施先进材料产业研究成果转化等。

功能(产业)定位:新材料。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镜湖区老船厂智慧港

基本情况:位于镜湖区老船厂内,引进和培育制造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和服务业互联网等相关业态,探索产业互联网高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功能(产业)定位:产业互联网。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国际贸易

创新园

基本情况: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境内,建筑面积约20,规划三大功能板块,分别是展示交易中心、贸易创新中心和贸易运营中心。

功能(产业)定位:国际贸易研发和服务。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

基本情况:位于高新区中航华东光电科技园内。

功能(产业)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

建设周期:20222024年。

(三)聚焦优化产业生态,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各产业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推动实现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专栏14: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名称

 

一产两强一增行动

科技强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6%,引进培育推广优质水稻品种10个以上。

机械强农: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

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

提质:加快落实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行动计划。

扩量: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电等5个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5家千亿级企业、15家百亿级企业。争取若干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增效:建成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平台,实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

三产锻长补短行动

抢占内贸市场:开展皖美消费乐享芜湖”“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行动计划,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

拓展外贸市场:启动外贸倍增计划,引育贸易头部企业、交易平台型企业,壮大贸易主体规模,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200家。

做大消费市场:开展消费中心培育行动,打造一区五街多节点的夜间经济消费载体。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50个。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个以上,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0家、登云企业600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争创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农业装备、食品工业数字化等领域争创国家级综合性和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扎实推进战新产业基地建设,全力争取4个省级产业基地纳入省级基地考核评估A类支持范围。加快谋划第七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点推进中国视谷、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等重大战略性、牵引性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等重大工程,建设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实施新基建“1115”行动计划,新建20005G基站,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工程建设。加快成立大数据公司,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推进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3家。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主体,加快构建5分钟生活服务圈和15分钟综合服务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提升方特、鸠兹古镇等景区文旅业态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欢乐芜湖·周末剧场演艺活动。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专栏152022年全市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重点项目

计划竣工

计划建成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6个,完成投资25.35亿元。

路歌水陆多式联运物流科技平台、富春网营物联智能供应链基地、无为大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锦绣大地(城东、城西)农贸市场、金世纪国际酒店·金世纪名苑、金浩商业广场。

计划开工

计划开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1个,计划投资62.68亿元。

中商惠民智能仓配物流、海捷三山智能仓储一期、云从科技智能网联汽车全国总部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究院、湾谷数字软件园、湾谷总部经济园、田客小居农旅建设、南陵大浦足球基地、智慧养老之长者守护中心、南陵骨科医院和康养中心、西湾花园商业街。

(四)聚焦建设人民城市,着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编制2022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有序实施已获批方案,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推进中心城区单元划分及整体性控制研究工作,实现单元控规全覆盖。积极推进芜湖长江沿线地块、环镜湖周边地块、芜湖历史风貌建筑群周边地块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专栏162022年全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重点片区

片区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无为市:无为城区片区、无为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片区、东部新城片区、高沟、石涧等镇片区

南陵县:城区片区、籍山镇工业区片区、许镇镇工业区片区、工山镇镇区片区、弋江镇镇区片区、家发镇食品工业园区片区

镜湖区:荆西一至三片区

鸠江区:巷一、二片区、四褐山片区、清水片区、五院东侧片区、开发区西部二、三片区、开发区东部四至八片区、汤沟一、二片区、扁担河以东一至三片区

弋江区:港西片区、职教园区片区、峨山东路以南片区、弋江路以东一至三片区

繁昌区:繁昌老城区峨溪路西侧(左右汊)片区、繁昌城东新区戴店片区、繁昌城东新区峨溪河南片区、繁昌经济开发区六至九片区、繁昌区孙村镇三、四片区

区:芜湖空港经济二片区、城南文教二片区、六郎片区、殷港片区、陶辛片区、红杨片区、花桥片区、复兴功能区片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四、五片区、沈巷淮南铁路以北二片区、嵩山路以北片区

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三山经开区六至十二片区、原大桥开发区四至十片区、龙湖中心三至五片区、峨桥镇一至三片区

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江北新区高铁芜湖北站南侧片区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启动芜合高速二坝支线、G205九华南路、S334峨山路东延等11个项目新改建工程,实现主城区与无为、湾、南陵、繁昌之间的快速化通行,市区与江北地区、合肥、马鞍山等方向快速通达。加快推进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机场周边路网体系,开通海口、厦门、桂林等航线。规划建设宁安铁路与巢马扬铁路联络线。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和内涝治理,实施城市防洪改造提升、地下雨污管网整治等工程。

专栏172022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领域

建设计划

机场航空

国际航空器维保中心、机库及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力争开工。力争实现航空货运口岸临时开放。无为、南陵通用机场项目力争完成选址。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芜湖段)加快建设。塔桥综合物流基地、宁安铁路与巢马扬铁路联络线加快规划报批。普速铁路外绕、合芜宣城际铁路、芜湖动车运用基地、商合杭(皖赣)铁路引入芜宣机场联络线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岳武高速东延、铜商高速,芜合、芜宁、芜宣高速改扩建等加快建设;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天天高速和县至无为段、芜合高速二坝支线、裕溪河大桥等开工建设

G205八里湾大桥、S334峨山路东延一期加快建设G329一级公路改建,G205G236G329G347快速化改造,G347通江大道城建段改建等开工建设S334峨山路东延二期、S335湾石路、S339三荻路等加快前期工作

计划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约320公里,养护工程约493公里,村道安防工程约221公里,危桥改造5座,计划投资约8.6亿元。

港航水运

设施

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芜湖港朱家桥综合物流园一期码头工程等加快建设,三山危险品锚地、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LNG接卸码头工程、裕溪口港区信义光伏公用码头工程、芜湖南方水泥熟料产能置换项目配套码头技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青弋江航道养护工程完工

市政基础

设施

徽州路快速化工程、朱家桥港区集疏运交通提升项目、长江南路快速化工程、万春东路快速化等项目加快建设。长江路高架、鸠江南路延伸段(北京中路利民东路)、赭山路铁路既有桥涵扩孔及接坡、营盘山路接坡、沿河北路(沧津桥经三路)等主城区道路建成。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市垃圾处理厂飞灰处置及封场工程等力争完工

水利基础

设施

牛屯河治理工程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镜湖区荆山河水系整治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保安泵站、下沟泵站等易涝区排涝泵站项目加快建设。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力争开工

轨道交通

加快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研究。

 

芜湖长江LNG接收(转运)站项目加快建设。鸠江区白茆、汤沟及无为等光伏电站项目开工建设。信义江北光伏盖板、无为弗迪电池、芜湖天鸟等项目配套输变电工程力争开工。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可研编制。川气东送二线、南陵繁昌、马鞍山芜湖、LNG接收站配套输气管线及无为磊达分散式风电站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围绕人民城市建设需求,深入开展双百攻坚活动。持续推动城市有序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25个、棚户区3344户。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快解决拆而未安历史遗留问题,建成安置房6000套以上。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战,新建续建93条城市次支道路。新增公共停车位2500个。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强化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新增公共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绿道29公里。加快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建成芜湖书房”10座以上。

(五)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强化市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拓宽农业险种保障范围,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00家。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鼓励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创意农业和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产学研融合。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布局,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2万户以上。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0个。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推深做实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力争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200个。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六)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发建设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推动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省企等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产资本证券化,力争市属国有企业控股及参股上市公司达3家。

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推进开发区人事和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实行开发区标准地制度,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目标。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不断提升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积极打造政府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联动发展的基金丛林,完善基金种类、扩大基金规模,建立起对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不同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扶持体系。

创新政府服务举措。推深做实“1%工作法,建立企业成本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推动企业利润率持续增长。引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发展,打造一批与时代同行的为企服务生力军。持续深化畅聊早餐会、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顶格倾听企业声音,完善诉求办理协调调度反馈刚性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推进信用承诺履约反馈、综合信用评价等工作。拓展重要行业、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信息应用。深化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促进与上海金山区、黄浦区及省内地市的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加强失信治理,规范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加强信用核查。

(七)聚焦落实重大战略,着力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机器人、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建设。推进松江芜湖双向飞地建设,探索园区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在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共育等方面达成更多合作事项。加快丰富城市链接,打造“1+N”的城市区块链接合作体系。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跨境铁路物流园建设。全面提升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功能,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经济外向度。

扎实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建设,深化芜湖南阳友好城市合作、芜湖宣城战略合作,推进芜湖亳州合作共建,努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加快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格实施长江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推进皖江示范区规划评估工作。启动建设惠生联圩生态项目,完成城镇污水合作PPP项目建设。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谋划与储备,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实现由单一财政资金补偿向市场化、多元化补偿转变。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欧班列建设,深度推进国际园区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重组。高规格举办中日欧氢能大会,努力打造国际项目、人才、资金落户的优选地。

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启动塔桥铁路物流基地前期工作。优化芜湖口岸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枢纽港。培育流通大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全面推进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宝特多式联运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促进南陵县快递物流产教融合集聚区、繁昌区中商惠民智能仓配物流及装备制造、海螺三山智能仓储等项目落地。

(八)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制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我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明确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压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探索推进以虚拟电厂模式参与电网调峰,支持水泥、钢铁、玻璃、铸造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鼓励海螺、信义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化应用。

专栏182022双碳战略计划

类型

计划

总体部署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工作谋划和跟踪调度;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1+N”

政策体系

“1”即制定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N”即制定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物流、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N个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碳达峰

十大行动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

狠抓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大力推行生态复绿补绿增绿。完善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网格化治理,实现技防监管全覆盖。全面夯实长江禁渔常态化监管机制,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加快推进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

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严格执行区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全面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坚持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三个层次的系统保护。

(九)聚焦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推出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挥16高校人才工作站平台作用,招引高校毕业生来芜就业创业。完善托底安置保障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零就业家庭、农村劳动力、残疾人、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常态化推进“2+N”招聘活动,打造周三招工”“周六招才劳动力集市品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及电子社保卡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应用,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建立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提升改造,新增社会化运营养老机构床位500张,完成适老化改造450户。着力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托育服务行业多元化发展,完成省级分配的婴幼儿托位供给任务。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对象社会救助水平,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着力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发展和卫生人才引育。完成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项目主体建设。

提升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打造三心工程升级版,构建中央厨房配餐系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建设6所优质中职学校。加快提升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专兼职心理教师覆盖率,创建50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芜湖特殊教育学校,促进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皖南医学院更名大学,支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开展升本工作,支持新设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医疗健康学院。

 

专栏192022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类别

重点项目

教育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项目建成。安徽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工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一期、芜湖市特教中心、智慧芜湖教育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示范项目等开工建设。

皖江学院新校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筹)及中公教育华东地区非学历职业培训基地加快建设。

卫生

推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落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听力与言语医学中心一期、市中医医院皖南制剂中心、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加快建设

文化

体育

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市游泳跳水馆、市全民健身中心、市奥体中心索膜飘蓬更新工程、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等开工建设,板子矶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体育场地等加快建设

(十)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和闭环管理,强化监测预警,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水运口岸疫情防控,强化冷链物流追溯管理。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及时发现、纠正和制止危及民间融资机构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保障能源、重要资源供给,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全面落实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推进平安芜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基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着力提高初访化解率,深入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科学谋划建立备灾中心,加快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工程建设。

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审计、信访、科普、文学艺术、档案等工作,发展人防、气象、节能等各项事业,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双拥共建,支持驻芜部队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