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5-01-13 16:48信息来源: 芜湖市发改委阅读次数: 字体:【  

一、2024年工作主要成效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纳入省重点项目库项目175个、总投资32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1亿元,均居全省前列。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超180亿元,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省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8%、高于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前四批173个开工动员项目开工率达99.4%。把“两重”“两新”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建立专项工作机制、“1+N”政策体系。持续创新消费场景,三只松鼠一体化园区等7个场景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数量居全省前列。

(二)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出台新质生产力率先突破行动方案,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汽车产业营收突破5300亿元、增长35%,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奇瑞入围世界500强,销量突破260万辆、增长38.4%,创历史新高。举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后市场生态博览会、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等高能级展会,汽车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启智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等项目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七。成立低空智联中心和多域无人系统技术中心,成功举办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时的科技总装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出台打造“芜湖服务”品牌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服务业20项重大工程。安得供应链等7家平台入选全省首批供应链服务示范平台,获批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成功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开通运营,突破多年来制约我市铁路货运发展的瓶颈。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超162万标箱、增长15.6%。芜宣机场临时开放成功获批,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兼具水运、航空开放功能的城市。建立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工作谋划专班和项目建设专班机制,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成立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研究院。全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在芜召开。

(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纳入虹桥国际枢纽协调推进机制、宁合产业创新带辐射范围。沪苏浙在芜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85个、实际到位资金814亿元,分别增长26%、14.6%。与上海虹桥、苏州、嘉兴共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筑“长三角低空经济走廊”。和上海签约共建全国法务区首个跨省域服务中心。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

(五)切实做好战略规划布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成立“十五五”规划编制暨“两重”项目谋划工作专班,按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谋划上报“十五五”规划“三个重大”。牵头梳理全市40余个规划及课题成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提供研究支撑。顺利完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评估,推动省级层面出台支持芜湖港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专项政策,赋能副中心建设。

(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及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均获全省优秀等次。出具全省首份上市专版信用报告,有效解决出具合法合规证明难、繁、久等问题。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技改再贷款项目实际放款达21亿元。研究制定碳排放双控配套制度,探索“零碳产业园”“零碳城市”建设。

(七)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建立用能预算管理机制,完成33家重点用能单位“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19万千瓦。无为磊达13.6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为全省首个自发自用分散式风电项目。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强化智慧长江平台监测管理,有效预警率达96%。

(八)不断强化民生保障。获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全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推进“惠民菜篮子”工程建设,惠民让利近240万元。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83.9万元,惠及26.1万人次。

(九)强化粮食能源安全。强化政府储备管理,高质量完成年度轮换和动态增储任务。扎实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全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无为华粮扩建3.6万吨高大平房仓等项目建成完工。强化能源保供,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通过可研评审,具备核准条件。天然气调峰电厂项目开工建设。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工程加快建设。开展全省“建设电网一张图”试点工作,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

(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跟进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廉洁风险防治“八步强责”机制试点工作,全面梳理排查风险事项及风险点,形成廉洁防控的闭环体系。制定《市发改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探索共学计划,举办“发改大讲堂”活动,组织青年党员干部交流发言,提升业务本领。荣获全省发改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3篇及优秀组织奖。低空经济发展、虚拟电厂建设案例分别入选全省发改系统“二十佳”、“优秀”案例。

二、2025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坚持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发挥“两重”项目谋划专班作用,聚焦最新投向领域,充分发挥好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认真谋划储备一批前瞻性、牵引性、战略性项目。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计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71个、年度计划投资1200亿元以上。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二)坚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汽车产业,紧盯汽车“新四化”方向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力争全市汽车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后市场规模跨上百亿级台阶。围绕机器人产业,举办启智成果发布会暨首届智能底座开发者大会,加快推进启智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埃夫特超级工厂等项目建设,组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争创国家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低空经济产业,支持芜湖低空经济研究院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争取设立适航审定中心、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进国际航空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新型跨代航空器维修项目建设。围绕未来产业,谋划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争创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牵头发挥经济体制和生态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作用,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信用场景运用,探索开展信用承诺代替投标保证金、信用就医。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在新能源汽车、算力服务、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链接更多资源。以沪苏湖高铁开通为契机,积极争取更多快速班列。

(四)坚持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科学确定规划目标指标,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十五五”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统筹推进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增强规划引领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接续谋划“三个重大”,争取更多元素纳入国家或省规划盘子。

(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城市,争创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效应,推动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建成完工,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主体封顶。提前谋划民生领域重点任务、重要项目,为“早规划、早实施、早享受”打下基础。

(六)坚持守牢粮食能源安全底线。统筹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建立完善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厂等项目建设,为区域能源保供提供支撑。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60万千瓦以上。对未完成能耗任务的载体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鼓励企业参与省间绿电交易或购买省外绿证,尽最大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七)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全面深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纪检干部。持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廉洁风险防治“八步强责”机制试点工作,持续开展政治谈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