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推进社会救助物质+服务 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

时间:2024-05-24 11:09  信息来源:繁昌区  点击: 字号:

近年来,省、市一直在探索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工作,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第一“干的事”,从民政的兜底保障、补充救助“单一救助”拓展“物质+服务”思路,由“单一生活救助”向“其他专项救助”发展,不断改变“传统救助模式”向分层分类、多元化的救助需求转变。

强化领导,筑牢工作基础。繁昌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社会救助民生保障作为筑牢社会稳定根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举措。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及时成立区政府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送共享各类主动发现的信息,各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协调解决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上级部门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区政府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最后一米”。

建立机制,完善救助体系。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出台的相关文件,繁昌区制定《繁昌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利用“申请、救助、服务、比对、监管”于一体的芜湖智慧救助服务平台,打造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102人和网格员352人的队伍,并且成立72家“救急难”互助社社会组织,建立由民政牵头,医保、住建、教育、人社等14个部门参与,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健全“8+1”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多维度分层分类立体救助体系。

全面摸排,夯实数据支撑。区民政部门组织各镇、村(社区)救助协理员,对辖区内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群体进行摸排,采集需求将信息录入救助服务平台,重点排查社会救助人群中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对全区8263名对象进行动态监测,建立需求档案。数据汇总后,区民政部门,分类制定走访探视、居家生活服务、保洁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应急呼叫服务等数种服务清单。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全区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服务人群,已累计服务2.3万人次,涵盖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计生特扶、低保边缘等各类困难群体。

跟踪问效,实现智能管理。全面落实需求端和服务端的流程管理,区民政部门利用信息平台对数据不定期比对,推送预警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利用远程视频监管调取服务时段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同时开展人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双重管理。利用建立的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统计、人工分析向智能统计、智能分析的转变,提升了服务困难群体的工作效能。通过信息平台,困难群众可以获得专项救助服务,建立了困难群众的需求菜单,实现“一门受理,协调办理”的局面,民政部门选择信息推送,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交换及时,工作推进有序,解决问题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