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四实”举措 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学位供给,落实普惠扩容。出台《芜湖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方向,持续加大普惠性资源供给。一是科学谋划,拓宽渠道,保障公办学位扩容。根据人口变化及城镇化趋势,优化布点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回收或租赁民办园等多种方式增加公办园资源。近三年来,全市新增公办园45个,新增公办学位14160个,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60%以上。二是政策扶持,优质辐射,推动民办普惠发展。鼓励民办园普惠发展,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用于扶持民办普惠园发展,各县市区财政落实每生每年不低于400元生均补贴。通过优质园帮扶、普惠园认定、民办园年检、优秀园评审等工作,引领民办园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充分调研,优化举措,确保学位用足用好。充分调研适龄幼儿公办园入学需求,优化招生工作方案,新开公办园小、中、大班同步招生,就近入学与多轮次派位相结合,以确保公办园学位用足用好学位。推行幼儿园“长幼同园”和三孩统筹保障公办园的服务举措。
强化质量提升,做实科学保教。一是遵循规律,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杜绝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强化训练。二是加强教研,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保教方法。每年开展20余场市级教科研活动,围绕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定点观察、视频记录研讨、理论短讲、课题成果展示等方式,帮助解决幼儿园面临的问题,促进保教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年来,芜湖市学前教育成绩斐然,繁昌城关幼儿园和芜湖市实验幼儿园分获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一、二等奖。我市两位幼儿园教师获“省教坛新星”称号。在安徽省学前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市获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一名。安徽省论文评选活动中,我市三篇论文荣获一等奖。
重视教师成长,夯实队伍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准入关。通过招聘、招考、选调等多种方式遴选补充教师队伍,严格按照教师准入条件,规范招聘流程,择优选择具备资质、品行兼优的教师从事幼教工作。二是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制定幼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组织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鼓励园长参加市级名园长评选,利用名园长的项目研究,带动年轻园长的快速成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长三角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市共培养省级名园长1人,市级名园长17人,在研名园长项目11个。培养幼儿园骨干教师20余人。
关注民生实事,抓实暖心服务。一是抓托幼一体化探索,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3所托班,新规划公办幼儿园同步规划托育服务设施。全市171所幼儿园开设托班,补充托位供给,满足群众入托需求。二是抓幼儿园延时服务。周一到周五每日放学后开展不少于1小时延时托管,设置多个离园时间,与居民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接走的幼儿,各幼儿园安排专人照护;创新服务形式,打造“一园一品”特色活动,探索科学幼小衔接与延时服务相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延时服务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延时托管幼儿16.5万人次,逐步解决家长“接娃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