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 赋能经济发展高质量

——2024年度市发改委“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阅读次数: 来源:芜湖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5-03-27 17:02 [字号:    ]

“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个覆盖”普法格局。一是机关内部全覆盖。印发2024年度《法治机关建设工作要点》《“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成立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室、时间节点,确保普法任务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发改系统全覆盖。建立“市县联动”普法机制,2024年组织全市发改系统21人进行执法考试培训,开展宪法线上知识测试,合格率达100%,推动法治思维深度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实现发改系统普法工作“一盘棋”。三是服务对象全覆盖。针对企业、群众等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普法策略。在粮食执法等工作中,主动向服务对象和执法相对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解答法律疑问,做到执法与普法相结合。结合志愿服务等活动走进社区普及法律知识,切实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

(二)聚焦“核心”“重点”,夯实普法质效根基。一是以宪法宣传为核心。将宪法学习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组织新任职科长、副科长及新进公务员、选调生等机关干部开展宪法宣誓、宪法知识测试等活动。在宪法宣传周期间,通过门户网站开设专题专栏,营造尊崇宪法的浓厚氛围,厚植根本法治理念。二是以粮食安全法和节能法为重点。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节点,多形式开展专题普法活动,如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开展校园宣传和社区活动,结合线上线下渠道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行业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三)创新“三类平台”,拓展普法广度深度。一是线上普法平台。依托委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普法专栏,定期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政策宣传文章和典型案例分析,全年累计发布政策解读、普法短视频等内容17条。二是线下宣传平台。利用委机关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普法标语,在办公区域设置法治宣传栏,营造“抬头见法”氛围。三是执法融合平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同步实施普法教育,通过开展现场释法、赠送法律汇编等方式,将普法融入执法全流程,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不足:一是法治与业务融合不深。部分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重执法、轻普法”现象仍需改进。二是普法方式创新不够。传统宣传手段较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互动式、沉浸式普法较少,吸引力不足。三是普法专业力量不强。普法队伍缺乏系统培训,法律专业人才比例偏低,距离新时代普法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要求仍有差距。

三、下步打算

2025年,市发改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点领域,服务发展大局。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紧扣全国两会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决策部署,密切跟踪《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待法案正式颁布后,市发改委将认真学习研究,通过政策解读、学习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两会精神普法。结合今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部署,加强《政府投资条例》等宣传,推动重大项目依法实施。

(二)创新普法方式,增强普法实效。拓展新兴媒体运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普法宣传短视频,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在开展普法宣传前,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和接受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法治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培训,定期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参加法律专业培训,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强化执法过程中的普法宣传。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向执法相对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解释执法依据和程序,引导执法相对人自觉守法。鼓励自主学习。鼓励普法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合同审查中的作用,防范法律风险。